一千年前的今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成都诞生,此后,金融创新的基因嵌入了成都经济发展脉络。
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提升、现代金融特色、金融创新驱动、金融开放扩容、金融生态优化、金融基础设施联通”七大工程,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已落户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750余家,机构数量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成都金融创新中,科技金融成为一大特色。目前,“科创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总规模已增至167.29亿元,合作银行19家。成都“交子信易贷”累计促成线上融资5万余笔,融资规模达到160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规模1140亿元,占比达71.3%。
股权融资也成为科技金融的特色业务。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通过相关第三方平台统计显示,2023年成都28条重点产业链共发生超过325起股权融资事件,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超过285亿元。
在成都,以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为代表的“金融活水”成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循环畅通、深度聚合的关键要素。
集聚金融机构、完善市场体系
落户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750余家
沿着成都天府大道往南,一路高楼林立,道路两侧创新创业企业扎堆,这里不仅聚集旺盛的人气,还有“财气”。以新网银行、兴业银行、上交所西部基地、深交所西部基地等为代表的的一大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头部机构扎根于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对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作出系统谋划。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成都大力实施金融机构集聚工程,招引和培育了一批门类齐全、功能完善、质效双优的金融机构。
2023年12月21日,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在成都正式揭牌开业,这是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设立的首批3家省级分公司之一、中西部首家分公司,也是落户四川省的第6家养老保险省级分公司。这一西部首站落户成都,既是双方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的结果,也是对成都金融服务、营商环境和区位优势的认可。
吸引金融机构落地过程中,成都不断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成都银行、华西证券先后上市,成都农商银行回归国有。同时,地方金融组织持续提质增效,中西部首家市级再担保公司成立,国有控股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翻番,商业保理公司实现“零”的突破。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已落户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750余家,机构数量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其中,外资银行业机构17家、保险机构28家,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强,跨区域辐射的外延式发展动力更足。
众多金融机构扎堆落地,推动成都完善立体市场体系。截至2023年底,成都拥有117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首发融资额突破780亿元,是全国第十个上市公司数量突破百家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同时拥有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系统三个全国性证券核心机构区域基地的城市,区域要素市场达11家,其中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是全国唯一跨省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
科技金融助企惠企
28条重点产业链获股权融资超285亿元
成都已集聚146家国家级科创平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15万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7家,而融资成为不少市场主体的需求。
过去一年以来,以股权投资为代表的科技金融市场行情如何?近日,成都美富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沃飞长空宣布完成A+轮融资……企业融资捷报频传。
从融资规模看,成都企业获亿元融资不在少数;从来源地看,不乏省外投资机构;从企业所属产业类别看,28条重点产业链均有涉及。
“硬核科技型产业链在早期融资、成长阶段的融资以及上市和再融资阶段,都备受各类资本青睐,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大健康等三大产业生态圈的融资企业数量超过了215家,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超过200亿元。”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人员罗雨介绍,成都集成电路表现出较高的融资活跃度,共有超过54家企业进行了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额超过62亿元,有14家企业的总融资额在1亿元以上。
创新药也表现出了强势“吸金力”,融资企业数量达39家。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产业链融资企业也较多,吸引到了全国各类资本的广泛投资。
“东部沿海投资机构正密集入川,不乏机构采取领投方式带动其他投资机构跟进。”生物化学博士、銘丰资本合伙人王镇观察到,过去一年以来,在成都,这种投资情形较为普遍,尤其是随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外地资本入局渐成常态,这表明成都一些企业发展质量高,成为较好的投资标的。
企业向好发展的态势吸引投资机构青睐。据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构建了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多层次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体系。截至2023年11月末,成都共有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34家,管理基金1476只。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
“科创贷”助力超1500家企业
“交子信易贷”融资规模达到1600亿元
四川精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账户上的300万贷款到账——成都市首笔线上“税电指数贷”近日投放。
这样的金融创新案例不在少数。目前,“科创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总规模已增至167.29亿元,合作银行19家。仅2022年,通过“科创贷”就帮助15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用贷款77.01亿元。在成都1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15家企业曾获“科创贷”助力。
绿色金融也在兴起,助力成都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2023年,我种的两千多亩水稻和小麦大获丰收。”成都崇州市种粮大户刘勇说,来自成都农商银行开辟的“粮油贷”绿色通道上门授信业务,他无需抵押物便获贷款95万元更新设备,提高了种田效率。
如何搭建一个更大的融资平台服务更多企业?为此,成都建立了“成都市交子信易贷平台”(简称“交子信易贷”),接入到全国信易贷平台四川节点,通过对企业进行公共诚信评价,为金融机构审批贷款提供参考。
这一平台一大特色就是为企业信用进行“画像”,撬动金融机构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统计数据显示,交子信易贷累计归集整合共享329类7.1亿余条公用信息,收录380余万户市场主体,400余万自然人股东及公司高管等信用信息,这些信息为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放贷提供参考,累计促成线上融资5万余笔,融资规模达到160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规模1140亿元,占比达71.3%。
贷款余额能反映出一个地区金融市场活跃度。来自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成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569.8亿元,同比增长31.7%。
无论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还是其他金融产品,成都围绕科技金融创新,集聚更多金融机构落地,完善科技金融产业生态,开发系列金融产品,一股股“金融活水”为成都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和产业建圈强链提供不竭动力,这也让成都在金融强国建设中锚定目标定位,助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