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了成渝地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的使命任务。《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则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升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进入高层级、系统性推进的全新阶段。”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严宝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四川金融业从哪些方面发力着力提升金融集聚辐射、服务实体经济等能力,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贡献力量?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采访中,严宝玉就记者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
《金融时报》记者:相关政策出台后,为落实规划要求、实现规划目标,作为金融管理部门,总体思路和发力重点是怎样的?
严宝玉:自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提出后,我们按照总行党委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发出“启动令”、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总体思路聚焦了三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聚焦极核建设“练好基本功”。以向内发力作为首要任务,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潜力,促进金融要素资源高效聚集、金融核心功能有效培塑,以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抓手,推动成都作为极核城市位势能级的整体跃升。
二是聚焦圈层辐射“打好组合拳”。充分利用聚集势能的涟漪效应,大力支持成都都市圈建设,出台多项促进成都都市圈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举措,引导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范围从极核城市向节点城市辐射扩散,形成梯度带动格局。
三是聚焦毗邻地区合作示范“使好连环招”。在“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经济圈空间发展格局中,毗邻地区是重要链接部分。我们将支持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域示范区发展,作为促进金融资源在川渝间高效流动的突破口和试验田,为双城经济圈先行打造区域合作样板,率先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金融改革经验。
《金融时报》记者:具体采取了什么针对性措施?
严宝玉:全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可以说是我们川渝两地金融系统的共同政治责任。目前,两地人民银行共同建立金融服务双城经济圈和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联合工作机制,连续三年制定联合工作要点,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出台了金融支持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域示范区发展指导意见、外汇管理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指导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两地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管理部门联动协作,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农业发展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总部出台支持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专项意见或金融服务方案,成都银行与重庆银行、四川省联社与重庆农商银行等十余家川渝法人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我们还强化“共建共推”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融资保障。截至今年9月末,双城经济圈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6.4%、23.5%、38.5%、16.8%。四川金融机构累计对川渝合作共建248个重大项目授信4792.8亿元,项目开工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337.5亿元。
在提升“共兴共享”的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方面,我们基于四川省级征信平台“天府信用通”,联合重庆共同打造“川渝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专区”,畅通川渝两地企业信用信息异地共享和线上融资对接渠道。截至今年9月末,专区共上架22款金融产品,累计为川渝毗邻地区企业提供融资597亿元。探索支付、结算、国库等一体化同城服务方式,成都主城区与重庆中心城区已实现公共交通手机扫码支付互通,川渝公积金互认互贷、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储蓄国债跨省兑付、税收跨省电子缴库等金融服务同城化业务相继落地。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涵盖成渝两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网点66个。
此外,我们还打造了“同频共振”的开放型经济金融服务。两地外汇管理部门联合争取到在成渝地区开展异地办理外债登记、外债非资金划转类外债提款和还本付息备案、异地选择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合作银行、一次性外债登记管理改革等4项外债便利化试点,成为全国首个跨地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的地区。
《金融时报》记者: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四川省委、省政府把推进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融合的成都都市圈建设作为支撑性工程,那么,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在支持四市同城化发展中做了哪些努力?进展如何?
严宝玉:我们将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金融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先手棋”,从获得感强、显示度高、易复制推广着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举措。
首先是以“标准化”推动金融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共享。我们制定印发《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金融服务指引》,为促进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明确了系统性规范和标准。推出《银行网点适老服务指引》,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成德眉资四市金融机构适老化改造,获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其次是以“便利化”助力金融服务跨域通办和区域共享。一直以来,我们着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23年9月末,成德眉资四市累计降费金额20.3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337万户。借助“天府市民云”平台打造覆盖四市的普惠金融专区,目前已实现17项金融服务掌上办理。成德眉资异地电子缴税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海关行邮税税款从收纳到入库缩短了2至5个工作日。
促进金融“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也尤为重要。我们打造了“天府信用通”“农贷通”“知贷通”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依托银政通平台实现成德眉资公积金中心与44家银行机构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2022年以来累计减少群众跑路超136万人次。
目前,我们已形成了一批先行先试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包括先后推出4批次24个金融同城化改革项目,其中异地电子缴纳税费项目于2020年11月在川渝两地实现推广并复制到全国,“银政通平台分布式共享实现‘银政互通’”入选国务院自贸区第六批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不动产抵押登记同城通办”被选为全国领先类同城化推广案例。
《金融时报》记者: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下一步重点是什么?
严宝玉:未来我们将重点推动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重点推动“发展态势之变”。紧盯四川优势产业和川渝具有支撑性、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合作项目,有针对性地指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保障力度,支持已有的重大合作项目建设乘势跃升,支持打造一批新的动力引擎。进一步推动提升对成德眉资同城化和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域示范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推进金融政策协同对接和金融产品服务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好金融一体化改革试验田的示范引领和先导突破作用。
二是重点推动“创新动能之变”。抓住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全面发力为目标,扎实推动试验区建设方案7个方面20项改革任务的落地见效,开展更高水平的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按照“边申建边研究”的思路,全力支持成都市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加快破除制约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堵塞,加快破解制约区域发展的创新活力不足、发展权能受限、行政壁垒较多、要素集聚较弱等现实难题。
三是重点推动“融合融通之变”。继续深入探索建立跨区域一体化的成渝银行间债券发行辅导平台、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交易中心等金融基础设施。强化成渝两地金融数据共享,打造更加融合的两地征信平台、政银企信息化平台。协同营造两地更加便利化、数字化的一体化支付结算环境。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等多领域的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四是重点推动“开放能级之变”。进一步依托“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政策咨询、项目沟通、金融对接等平台,推进跨境资本流动和跨境金融业务。加快建设与川渝自贸试验区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多样化金融服务创新,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融资便利化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