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

编者按: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移动支付、电子清算、网上银行、数字信贷……一时之间,科技金融成了新一轮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放眼未来,能否顺利推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已成新一轮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成败的关键。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居五篇大文章之首。

成都金融科技活跃度高、成长性好、创新力强,11月27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施小琳前往成都高新区,调研金融科技产业建圈强链工作。科技金融如何助力成都打造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成都如何在金融强国建设中找准自身定位,扎实推进金融科技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本期《锦观智库》采访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

要在金融强国建设中找准目标定位

锦观智库: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央为何把“做好科技金融”放在五大文章之首?在国家建设金融强国的宏观背景下,成都如何找准目标定位?

吴垠:金融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企业的经济支柱,一贯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为使命。我们从世界经济与科技中心转移来看,每一轮科技变革都会引发一场产业革命,而任何重大科技和产业变革往往需要最为适配的金融体系,以最大化撬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进势能。

当今社会,金融科技已成为在创新经济、数字经济、民生经济等方面具有带动能力的关键行业。显然,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可以为科技创新在不同行业的突破方式建立新标杆,还能为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前瞻性的金融科技助力。

近年来,成都对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蓝图逐步清晰,重大战略布局和改革举措梯次展开,成都当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成都实践尽快落地。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下,成都要以金融科技为依托,用好成都市场主体活跃、创新人才富集等优势,促进金融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不断持续锻造蓉城金融业竞争力、影响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是新时代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成都要以“做好科技金融”为首,不断提升金融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一要确定科创金融战略发展导向。成都要深刻把握金融强国建设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利用数字金融生产力推动技术革新、服务更新、模式创新,持续释放并提升科创金融对实体经济生产率的倍增效应,通过就业、创新、研发等带动经济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

二要提升科创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成都要基于经济发展数字化的考量,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两手发力:前者要优化金融科技研发资金投入、着力科创金融人才培养、完善金融产品设施服务建设、促进数据信息快速流通和精准匹配,从宏观上打通科创金融产业化通道,通过股权投资、基金重组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撬动资本的投入;后者则要发挥科创金融数据的重要市场价值引领作用,推动生产资料智能化、劳动形态数字化,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价值体系,以机制灵活的金融科研机构为载体,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的创新运用,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对生产方式、就业结构的变革产生积极作用。

为发展提供引擎 让社会更有“温度”

锦观智库:日前发布的《2023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报告——天府·中国金融科技指数》显示,在城市排名中,成都位列全国第七,其中金融科技市场分指数居全国第五。您认为金融科技对成都打造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有何贡献?

吴垠:金融科技增强城市经济发展活力、韧性,推动城市物质财富积累。一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创新,催生了如数字货币基金、智能风险评估、绿色环保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吸引大量资本的同时,不仅使金融消费者受益,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

二是金融科技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通过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推出特色金融产品服务,如拓展金融保险业务、加强企业资金支持、优化数据信息收集等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注入活力,以全新的生产力、企业发展模式、金融服务效能最大化,推动金融科技综合性场景化运用,有利于发挥好金融助企惠民作用。

三是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可更好赋能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助力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会释放巨大能量,其带来的科技创新会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系列“金融+实体”复合产业能有效促进生产资料的积累,在产生普惠性红利的同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动力。

金融科技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富足。近年来,金融科技向社会生活渗透,一方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引擎,另一方面使社会变得更有“温度”。作为以技术为驱动的全新生产力,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新兴产品和技术创新能更好地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使休闲与创新并重的成都更有魅力,有助于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和幸福指数。

首先,在经济、金融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数据要素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以让人们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也能通过精准匹配服务掌握市场主体偏好,提高供需适配性和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

其次,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的发展衍生出了如数字情感劳动、互联网+、金融+IT等新兴的生产劳动形式。举例来说,金融+IT的探索实践如接入Chat+GPT的API,应用场景涵盖财富管理、保险理赔、智能问答、投资分析和提升业务效率等多个方面,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金融投资决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精神压力与负担。

再者,金融科技的发展使金融服务更下沉,更广泛更优质地为人们提供普惠便利的金融服务,这既是对人们关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关切,也是弥合群体或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社会公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防止脱实向虚 提升金融服务科技质效

锦观智库:找准科技和金融结合点,提升金融服务科技质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做好科技金融文章的重要发力点。成都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推进金融科技产业建圈强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

吴垠:“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成都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的基础上,促进金融业态与科技实力相融合,切实提升成都在全球金融城市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首先,金融科技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成都重要发展领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成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研发投入,特别是优化金融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践行绿色发展低碳运营理念、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要加大国际高端金融资源要素引进力度,积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化运作水平,助力更多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增强金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防止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避免资源错配和资本市场错位等风险。

第二,金融科技发展要牢牢坚持系统论、全局观。成都要重点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金融监管薄弱等问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切实加强金融业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不断加强现代金融监管保障体系建设,从而更好地推动金融科技改革和发展。从成都金融行业现状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金融便民、金融利民作为导向,始终秉持着“金融为人们美好生活创造价值”的初心使命,合理运用金融杠杆实现经济资源有序开发,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全方位、便捷化的金融服务。

第三,加快推进成都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实践。成都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金融科技产业建圈强链为目标,不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力争推动从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到全国性金融中心发展的转换。成都要培育高效、开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金融体系,要培养政治、能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人才队伍,要以高标准的金融法制建设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提升金融强市的国际影响力。

(责任编辑:黄新培)